微信掃一掃
共抗疫情 你我同行
親愛的大朋友、小朋友們:
1.強化個人防護意識
面對當前疫情防控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始終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要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僥幸心理,嚴格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
2.參加全員核酸檢測
現處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實施區域全員核酸檢測是快速篩查出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盡早阻斷病毒傳播鏈的有效手段。幼兒及家長要主動參加全員核酸檢測,做到應采盡采、應檢盡檢。
3.積極配合疫情防控要求
注意個人防護,堅持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不扎堆、不聚集、分餐制、用公筷等良好衛生習慣,排隊做核酸時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核酸結束后應立即返回家中,不在外逗留觀望。
4.增強衛生健康意識
要保證孩子每天適量運動、保障睡眠、不熬夜,提高自身免疫力。時刻關注自身和家人的健康狀況,若有發熱、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可疑癥狀,要規范佩戴口罩,及時就醫并進行核酸檢測,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有效阻斷傳染病的流行與傳播。
5.及時關注官方發布的疫情動態
家長要做到不信謠、不傳謠、不恐慌、不焦慮,不在微信群、朋友圈發布、傳播不可靠信息,科學、理性應對疫情。并積極配合社區及單位的流調排查,要堅信疫情可防、可控、可治,共同維護社會秩序。
1.放松心情,保持情緒穩定
家長要通過官方渠道了解疫情變化和防疫舉措,積極配合社區和幼兒園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不信謠、不傳謠。如因為疫情產生緊張、煩躁等情緒波動是正常的,不必過度焦慮。如果較長時間處于消極情緒中,要有意識地進行調節,可用音樂、運動、閱讀等方法來放松心情。
一旦出現上述情況,
莫慌!及時調整心態是關鍵!
疫情期間,勤洗手、戴口罩可以說是刻進了大家的DNA。但有一項和它們同等重要的事卻被不少人忽略——開窗通風!
通風很重要!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擁擠和通風不良的環境會加劇感染新冠的風險。病毒通過受感染的呼吸道微粒,以飛沫和氣溶膠形式,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在通風不良的空間中,受感染的氣溶膠可在空氣中懸浮,并能傳播1米以上距離。改善室內通風可有效降低該病毒在室內傳播的風險。
通風不僅是將新鮮的室外空氣引入室內,還需要將室內空氣排到室外。
為更好地通風,我們可以打開房間兩側正對的門窗,造成空氣對流。如果無法產生空氣對流,可在打開的窗戶前放置風扇,以增加空氣流量,將室內空氣排到室外。
《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識手冊》還建議,每天早、中、晚均應開窗通風,每次通風時間不短于15分鐘。
關于通風的疑問
可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王新宇介紹,如果在室外,由于空氣氣流的作用,感染者排出的高濃度氣溶膠可以很快被新鮮空氣稀釋,達不到感染人體的濃度。同樣,如果室內的含有高濃度病毒顆粒的氣溶膠經過開窗被吹到了戶外后,很快被稀釋,也不太可能造成“跨樓”傳播的現象。
不過王新宇也提醒,有的特殊情況需要注意!
“有些小區樓間距太近,近到一個人可以從一棟樓的窗戶爬到對面另一棟樓的窗戶。這種情況下,如果兩邊同時開窗,理論上存在氣溶膠沒有被戶外空氣充分稀釋,從而‘跨樓’進入另一棟樓宇的可能性。但是,只要空氣繼續保持流通,氣溶膠還是會迅速被稀釋到沒有感染能力的?!?/p>
另外,有些住宅的窗戶面向室內走廊打開,也可能存在同樓內病毒傳播隱患。
然而,開窗通風始終是切斷空氣傳播這條傳播途徑的有效措施,無論是WHO還是我國的防疫政策,都一直建議大家多開窗、多通風。
多項實驗指出,高效空氣過濾器(HEPA),能夠有效降低密閉室內的空氣中新冠病毒濃度,可以成為輔助感染控制的有用措施和手段。
據GB/T 13554-2020《高效空氣過濾器》,此類產品在額定風量下未經消靜電處理時的過濾效率及經消靜電處理后的過濾效率均不低于99.95%,即過濾元件過濾掉的氣溶膠量與過濾前的氣溶膠量之比。
WHO也指出,盡管空氣凈化器可以降低病毒傳播的可能性,但是并不提供通風,也不能取代其他通風方法,即便使用了此類產品,仍應該每小時開窗幾分鐘,引入新鮮空氣。
今天你家通風了嗎?
今天你開窗通風了嗎?
自定義html廣告位